00383学前教育学自考考试大纲00383 学前教育学自学考试考试大纲 Ⅰ 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 一、课程性质和特点 本课程为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类)专业必修课程,它以学前教育规律尤其为主要研究对象,具体探讨学前教育科研课题设计、研究方法、成果撰写等内容。课程在本专业中的地位、设置目的、任务与作用等。 二、课程目标(评价目标) 1、系统地掌握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 2、了解国内外新的研究成果和观点; 3、运用相应知识分析学前教育现象的能力。 三、与相关课程的联系与区别 学习本课程应具备《教育概论》的相关知识基础。 《教育概论》涉及到的知识点:教育的内涵、教育要素、教育的发展趋势、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与个体发展的关系等。 学习了以上课程后,学生应能够教育的内涵、要素、发展趋势、教育与社会、个体发展的关系,理解和掌握学前教育教育规律。 四、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本课程重点是学前教育儿童观、教师观、学前儿童智能发展与教育、学前课程、学前儿童的游戏的教学,难点是运用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和规律解决学前儿童教育中的实际问题。 Ⅱ 考核目标 本大纲在考核目标中,按照识记、领会、简单应用和综合应用四个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四个能力层次是递进关系,各能力层次的含义是: 识记(Ⅰ):要求考生能够识别和记忆本课程中有关学前教育概念、基础知识和规律,并能够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做正确的表述、选择和判断。 领会(Ⅱ):要求考生能够领悟和理解本课程中有关学前教育概念、基础知识和规律的内涵及外延,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并能根据考核的不同要求对学前教育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做出正确的判断、解释和说明。 简单应用(Ⅲ):要求考生能够根据已知的学前教育学知识,对学前教育现象及问题进行分析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做出正确的判断。 综合应用(Ⅳ):要求考生能够根据已知的学前教育学知识,对学前教育现象及问题进行综合分析和论证,并得出解决问题的综合方案。 Ⅲ 课程内容与考核要求 第一章 学前教育研究概述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理解学前教育的概念、种类、重要性、特点及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领会学前教育学的概念、内容、任务与学习方法。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第一节 学前教育与学前教育学 第二节 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学前教育与学前教育学 识记:①学前教育的概念;②学前教育的种类;③学前教育学的概念; 领会:①学前教育的重要性;②学前教育学的内容、任务与学习方法。 简单应用:①学前教育的特点。 (二)学前教育学的产生与发展 识记: ①对学前教育学的诞生具有重要贡献的几位学前教育先驱的教育思想;②陶行知和陈鹤琴对我国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贡献。 领会:① 杜威与蒙台梭利教育思想的异同。 简单应用:①精神分析学派、社会学习学派、认知学派、社会建构主义理论对学前教育的启示 综合应用:①近三十年来,我国学前教育理论的发展趋势。 四、本章关键问题 学前教育发展的新进展与趋势。 第二章 学前教育学基础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理解儿童发展的影响因素、早期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学前教育的原则,领会社会经济发展、政治、文化、科学发展、家庭、社区、人口与学前教育的关系。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第一节 早期儿童发展与学前教育 第二节 社会发展与学前教育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早期儿童发展与学前教育 识记:①影响儿童发展的三大要素;②早期儿童身心发展特点。 领会:①遗传、自身特征、对于早期儿童发展的影响;②自身特征对于早期儿童发展的影响。 简单应用:①环境对早期儿童发展的影响。 综合应用:①给予早期儿童身心发展需求的学前教育原则。 (二)社会发展与学前教育 识记:①社会经济发展、政治、文化、科学发展与学前教育的关系。 领会:①家庭、社区与学前教育的关系。 简单应用:①人口规模与学前教育的关系。 四、本章关键问题 社会发展对学前教育的影响。 第三章 学前儿童与教师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理解儿童观的含义及其价值取向与形态、中西方儿童观的历史演变、儿童观的内涵及其现代化途径、幼儿园教师角色演变与专业成长途径、师幼关系的含义、要素,领会优质师幼关系的特征、培育策略。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第一节 儿童观 第二节 教师观 第三节 师幼关系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儿童观 识记:①儿童观的内涵及其价值取向;②儿童观的三种形态;③中西方儿童观的历史演变。 领会:①儿童观的现代化途径。 综合应用:①现在儿童观的内涵。 (二)教师观 识记: ①幼儿园教师角色的演变;②幼儿园教师的专业化内涵。 领会:① 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和阶段。 简单应用:①幼儿园教师的五种角色。 综合应用:①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 (三)师幼关系 识记: ①师幼关系的概念与发生条件;②师幼关系的转变。 领会:① 优质师幼关系的特征。 综合应用:①优质师幼关系的培育策略。 四、本章关键问题 现代儿童观的树立、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途径与优质师幼关系的培养。 第四章 学前教育目标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理解学前教育目标的含义、类型、功能、制定依据、我国幼儿园教育目标的特点,领会学前教育目标的价值取向。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第一节 学前教育目标的定位 第二节 我国学前教育的目标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学前教育目标的定位 识记:①学前教育目标的含义、类型、功能、制定依据。 领会:①学前教育目标的价值取向。 (二)我国学前教育的目标 识记: ①我国幼儿园教育目标的特点。 领会:① 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和阶段。 简单应用:①幼儿园教师的五种角色。 综合应用:①幼儿园教师专业成长的途径。 四、本章关键问题 我国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发展与特点。 第五章 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教育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理解学前儿童体育的内涵及其对儿童发展的意义、学前儿童体育的主要内容,学前儿童智育的内涵及其对儿童发展的意义、学前儿童智育的主要内容、学前儿童智能发展的规律与特点,学前儿童德育的内涵及与社会性发展的关系、学前儿童道德发展的特点、学前儿童德育的内容、原则、方式,学前儿童美育的内涵及其对儿童发展的意义、学前儿童美感特点;领会开展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基本原则、培养学前儿童智能发展的途径、注意问题、多远智能理论对学前儿童智育工作的启示、培养学前儿童美感的途径及注意事项。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第一节 学前儿童体育 第二节 学前儿童智育 第三节 学前儿童德育 第四节 学前儿童美育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学前儿童体育 识记:①学前儿童体育的内涵;②学前儿童体育的意义;③学前儿童体育的主要内容。 领会:①学前儿童身体发育的特点;②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基本特点。 综合应用:①开展学前儿童体育活动的基本原则。 (二)学前儿童智育 识记:①学前儿童智育的内涵;②学前儿童智育的意义;③学前儿童智育的主要内容;④学前儿童智能发展的规律与特点。 领会:①多远智能理论对学前儿童智育工作的启示。 简单应用:①学前儿童智能发展的途径。 综合应用:①学前儿童智能发展的注意问题。 (三)学前儿童德育 识记:①学前儿童德育的内涵及与社会性发展的关系;②学前儿童德育的意义;③学前儿童德育的主要内容;④学前儿童道德发展的特点。 学前儿童德育的内涵及与社会性发展的关系、学前儿童道德发展的特点、学前儿童德育的内容、原则、方式 领会:①学前儿童道德学习的特点。 简单应用:①学前儿童道德教育的原则。 综合应用:①学前儿童道德教育的方式。 (四)学前儿童美育 识记:①学前儿童美育的内涵;②学前儿童美育的意义;③学前儿童美育的主要内容;④学前儿童美感发展的特点。 领会:①学前儿童的审美心理过程。 简单应用:①学前儿童美感培养的途径。 综合应用:①培养学前儿童美感的注意问题。 四、本章关键问题 学前儿童全面发展教育的实施。 第六章 学前课程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理解学前课程的含义、特点、五指活动课程的基本内容、幼稚园行为课程实施的主要步骤、蒙台梭利课程方案的主要内容、HIGH/SCOPE课程方案的特点、瑞吉欧课程的组织与实施特点、我国学前课程变革的基本特点,领会课程的内涵、五指活动课程的理论基础、行为课程的内容与组织、蒙台梭利课程的理论基础、我国学前课程变革的基本历程和课程变革中的形态。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第一节 学前课程的含义与特点 第二节 学前课程的几种主要模式 第三节 我国学前课程的变革与实践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学前课程的含义与特点 识记:①学前课程的含义、特点。 领会:①课程的含义。 (二)学前课程的几种主要模式 识记:①五指活动课程的基本内容;②幼稚园行为课程实施的主要步骤;③蒙台梭利课程方案的主要内容;④HIGH/SCOPE课程方案的特点;⑤瑞吉欧课程的组织与实施特点。 领会:①五指活动课程的理论基础;②行为课程的内容与组织;③蒙台梭利课程的理论基础。 简单应用:①蒙台梭利教育方案的评价。 (三)我国学前课程的变革与实践 识记:①我国学前课程变革的基本特点。 领会:①我国学前课程变革的基本历程。 简单应用:①我国学前课程变革中的课程形态。 四、本章关键问题 我国幼儿园教育目标的发展与特点。 第七章 学前教育活动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理解学前教育活动的含义、基本要素、类型、特点、不同类型学前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规范、学前教育活动评价的内涵与意义;学前教育活动评价的要素,领会学前教育活动的相关理论、学前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环节、学前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学前教育活动评价的原则与方法。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第一节 学前教育活动概述 第二节 学前教育活动设计 第三节 学前教育活动评价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学前教育活动概述 识记:①学前教育活动的含义、基本要素、类型、特点。 领会:①学前教育活动的相关理论。 (二)学前教育活动设计 识记:①学前教育活动设计的特征。 领会:①不同类型学前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规范。 简单应用:①学前教育活动设计的基本环节。 综合应用:①学前教育活动设计的原则。 (三)学前教育活动评价 识记:①学前教育活动评价的内涵与意义;学前教育活动评价的要素。 领会:①学前教育活动评价的原则。 简单应用:①学前教育活动评价的方法。 四、本章关键问题 学前教育活动设计的环节与学前教育活动评价方法。 第八章 学前儿童游戏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理解学前儿童游戏的特征与分类、经典游戏理论、当代游戏理论的观点、学前儿童游戏指导的意义、学前儿童游戏中玩具的作用,领会学前儿童游戏的发展价值、学前儿童游戏指导的原则与策略、学前儿童游戏中玩具的种类、幼儿园玩具的配备与选择。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第一节 学前儿童游戏概述 第二节 学前儿童游戏的主要理论 第三节 学前儿童游戏指导 第四节 学前儿童游戏与玩具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学前儿童游戏概述 识记:①学前儿童游戏的特征与分类。 领会:①学前儿童游戏的发展价值。 (二)学前儿童游戏的主要理论 识记:①经典游戏理论的主张;②当代游戏理论的观点。 领会:①不同游戏理论的异同。 (三)学前儿童游戏指导 识记:①学前儿童游戏指导的意义。 领会:①学前儿童游戏指导的原则。 简单应用:①学前儿童游戏指导的的策略。 (四)学前儿童游戏与玩具 识记:①学前儿童游戏中玩具的作用。 领会:①学前儿童游戏中玩具的种类。 综合应用:①幼儿园玩具的配备与选择。 四、本章关键问题 结合有关游戏理论,理解学前儿童游戏的本质、价值,并能指导学前儿童游戏活动。 第九章 幼儿园环境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理解幼儿园环境的内涵、幼儿园物质环境的创设原则、幼儿园心理环境的主要内容,领会幼儿园环境的发展价值、环境的分类与维度、幼儿园室内学习环境创设注意事项、墙面环境创设的注意问题、幼儿园心理环境的重要性。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第一节 幼儿园环境概述 第二节 幼儿园物质环境的创设与利用 第三节 幼儿园心理环境的营造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学前儿童游戏概述 识记:①幼儿园环境的内涵。 领会:①幼儿园环境的发展价值。 简单应用:①幼儿园环境的分类与维度。 (二)幼儿园物质环境的创设与利用 识记:①幼儿园物质环境的创设原则。 领会:①幼儿园室内学习环境创设注意事项。 简单应用:①幼儿园墙面环境创设的注意问题。 (三)幼儿园心理环境的营造 识记:①幼儿园心理环境的主要内容。 领会:①幼儿园心理环境的重要性。 四、本章关键问题 幼儿园环境的创设。 第十章 学前教育衔接 一、学习目的与要求 理解家庭教育的特点、幼儿园与家长沟通的方式、社区教育的含义、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意义、幼儿园与小学的差异,领会幼儿园与家庭衔接的内容、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方式、幼小衔接的重要性、幼小衔接的原则与方法。 二、课程内容(考试内容) 第一节 幼儿园与家庭教育的合作与衔接 第二节 幼儿园与社区的教育合作 第三节 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三、考核知识点与考核要求 (一)幼儿园与家庭教育的合作与衔接 识记:①家庭教育的特点;②幼儿园与家长沟通的方式。 简单应用:①幼儿园与家庭衔接的内容。 (二)幼儿园与社区的教育合作 识记:①社区教育的含义;②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意义。 领会:①幼儿园与社区合作的方式。 (三)幼儿园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识记:①幼儿园与小学的差异。 领会:①幼小衔接的重要性。 简单应用:①幼小衔接的原则与方法。 四、本章关键问题 幼儿园与家庭、社区及小学衔接的方式。 附录:题型举例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选出正确的答案,并将其代码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 1. 认为清末民初中国幼教机构存在"外国病"、"花钱病”的教育家是………………( ) A.陈鹤琴 B. 陶行知 C. 张雪门 D.张宗麟 参考答案: B 二、名词解释 学前儿童智育 参考答案: 学前儿童智育:根据学前儿童智能发展的规律和特点,以增进学前儿童对环境的认识,培养有益的兴趣和求知欲,发展学前儿童智能为主要目的的教育活动。 三、简答题 1.简述我国幼儿园教育目标的特点。 参考答案: (1)保育和教育并重; (2)注重学前儿童的全面发展; (3)关注学前儿童的长远发展。 四、论述题 试述如何对待学前儿童的发问。 参考答案: (1)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儿童无穷的问题是其强烈的求知欲望和好奇心的表现,是他们积极动脑思考的结果,儿童的问题既可以反映条目的智能发展水平,又可以映射他们的认知需要与兴趣;考生展开相关论述; (2)应认真、耐心倾听儿童的问题,并给予儿童真诚的鼓励,让儿童感到自己的问题得到了重视和支持; 正向强化会持续推动儿童求知欲的发展,反之则会抑制儿童求知欲的发展;考生展开相关论述; (3)应正确回答儿童的问题; 成人要根据儿童的知识经验和理解能力,浅显的给予正确回答,而不能拒绝回答,或者照搬科学原理机械回答;考生展开相关论述; (4)应努力引导儿童自己去解决问题,培养儿童解决问题的能力; 对于那些能在成人引导下儿童能够自己去回答的问题,要让儿童自己去发现答案,如果问题是可以通过观察实验来加以解决的,成人应提供观察或者操作材料,帮助儿童明确观察或者操作的步骤,让儿童去探索结果;考生展开相关论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