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自考上岸经验分享十三《道阻且长、行则将至》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我的自学考试成长之路 说起自考我总是按捺不住心中的喜悦与兴奋,对于自考我有着特别的感触和经历,这并不仅仅因为我取得了想要的学历文凭,因为我收获了更多比学历证书更重要的东西。我大学的专业是生物工程,虽然是本科,但是由于所学专业内容与实际就业情况出现了偏差,导致就业后工作一直与专业不匹配,理论用不上,加上经验不足,所以工作中时常出现捉襟见肘的窘境。这让我真正体会到专业与行业的结合对人生职业生涯发展的重要性,而我在此时很迷茫,甚至萌生了“学习无用论”的错误想法,当时就这样浑浑噩噩的工作着,现在回忆起来当时那种消极的做法是多么的可笑和无知。 有一次,一个关系不错的车间班长让我帮忙咨询一下自考的报考条件与流程,当时我就在想自考有用吗,统招的学历都不好找工作,何况自考呢,但是我还是帮他咨询了,在他得知自己符合条件的情况下让我和他一起去报考,帮他选择专业,我记着那天特别冷,还飘着雪花,他特意借了辆车带我去的教育局,当我到教育局才发现报自考的人还真不少,有岁数大快要退休的、有在校的学生,有普通的一线工人、也有公务人员,我第一次感受到学习的激情在于心而不在于形。 后来随着工作时间的慢慢增加,我也渐渐的适应了环境,工作也有了一定的起色,在做专业技术的同时开始参与公司的管理工作,管理可是一门大学问,不仅需要工作经验,还需要理论知识做支撑,学习是必不可少的,有没有既可以业余学习又能获得证书这种两全其美的方式,于是我就想起了自考,我在2006年12月份参加了自考报名,报的是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当时感觉自考应该很简单,所以第一次直接报了四门课程,当参加考试后才知道自考不是想象的那么简单,虽然教材紧扣考试大纲,但是考察的知识范围广、覆盖面全等特点让我不知所措,最后四门课程仅有一门及格。经过这当头一击,我顿时醒悟到什么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眼高手低是不行的,于是开始总结考试失利的教训,原来肤浅的认知、走马观花式的学习习惯、不深入巩固知识点的方法都是因素,于是开始制定计划,及时端正心态准备迎接以后的自考。 然而参加工作后的时间并不像学校那么充裕,绝大多数时间被工作与生活给占用了,计划总是被现实打乱,几次考试因为没有时间备考而不及格,心里也开始气馁,当初的豪情壮志已经随着时间的延长而荡然无存,我渐渐的怀疑自考这条路是否可以继续走下去,然而就在这个时候工作又发生了变故,我在无奈之下选择辞职。在重新择业的路上,专业再次成了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为了生存只有选择了可以接受我的行业,因为实力决定选择的权利,经历这次择业我再次感受了持续学习的重要性,从此我坚定了学习信心,不再摇摆不定。 我第二份工作时间更不自由,每天早上5点多离开家上班,晚上9点多才回家,每天回家都累的筋疲力尽,根本没有精力再去学习,可是每当想起选择工作时的无耐、当前工作的艰辛,不停的告诫自己改变现状就要努力学习,不管多苦多累都要坚持,哪怕每天只看两页也要学习,晚上实在没法坚持,就把知识点用手机拍下来,利用午餐的时间去消化记忆,当时那种感觉就像一只蜗牛背着重重的壳在蜿蜒崎岖的路上艰难爬行,无论多难多累都坚持着,其实每当不及格的时候都会有一种失落感,在默默忍受的同时劝告自己继续努力,那种感觉就像一个跌倒后又爬起来的孩子,既委屈又无助,只能故作坚强。当然付出就有收获,每当考过一门都是一种激励,记忆最深刻的是《金融理论与实务》这门课考了6次才通过,这也是成了我在实际工作生活中应用最多的知识,终于在2020年考过了所有的课程并顺利通过了论文答辩。当我拿到毕业证书的那一刻起,突然发现所有的困惑、疑虑烟消云散,我感觉我做到了。 回首自考路上的风风雨雨,我也曾迷茫过、放弃过,但是通过努力与执着最终走到了终点,其实实际上自考收获的不仅是知识和文凭,更是一种坚韧意志的修炼,自律习惯的形成,面对困难时积极心态,深刻自我反思与修正的一种境界,自考让我真正体会了持之以恒的道理,自考不仅是自学考试也是一种自我意志的考验与磨练。
报考专业:工商管理专业,2006年12月报考,2020年6月30日毕业 |
|